周二 农历癸卯年二月廿三

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我校的人文教育办学特色

发布作者: 潍坊中学 发布时间:2015-03-13 00:00 浏览次数:

312日,《中国教育报》以《人文教育是培养时代英才的必由之路》为题,报道我校的人文教育办学特色。人民网率先转载,之后中国台州网、中国校长网、大众网、长城网、北方网、网易教育等媒体纷纷转载。当天转载的媒体超过40家。

全文9000余字,从历史传承、教育创新实践和面向未来三个角度全面总结了我校2009年以来的人文教育实践探索。

在此之前,《中国教育报》专题部宏火主任曾专程到校采访,在三天的时间,先后与学校领导、中层干部、课改团队、人文德育团队、学生深入座谈,并深入课堂实地感受教育教学实况。宏火主任对我校的人文教育实践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

附专稿:

人文教育是培养时代英才的必由之路

——山东省潍坊中学“建人文特色学校 办人民满意教育”发展纪实

韦鼎承 肖寿杰 郁人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核心思想,一所学校也应当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观。社会对学校教育提高人文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立德树人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提高人文素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潍坊中学人文教育办学特色是在弘扬传统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应运而生的。

2015年新年伊始,我们慕名对潍坊中学人文教育实践探索进行了考察。从走进学校开始,不论是与学校领导的座谈,还是与老师的对话,与学生的交流;不论是在课堂上感受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热烈场景,还是人文历史馆那办学思想的历史传承、人文书院开放的研究学习实况、学生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时时处处让我们感受到潍坊中学人那浓厚的人文气息,热忱的科研态度,卓越的办学思想。原定安排的座谈会上,有的老师因时间关系未能尽兴,几次三番地与我们约时间探讨科研困惑,畅谈教育的使命与幸福;原本想了解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感受,没想到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当;我们考察的行程不得不一再推迟。我们被这所学校光辉的历史传承吸引了,也被这所学校鲜明的人文教育特色震撼了……

一、人文教育在历史的选择中升华

宏业肇基,承百年薪火厚德以载物;与时俱进,倡人文教育自强而中兴。百年树人,德泽深远;教学相长,日升月恒。

让我们携手开创人文教育的未来……

 

历史的积淀是谋求发展的根基,思想的引领是改变现状的动力。

130多年的历史传承,为潍坊中学今天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人文精神内涵。潍坊中学建校于1883年,历经文华书院、文华学校、文美书院、文华中学、广文中学、潍坊二中的历史变迁,积淀了丰厚的人文文化,创造了不凡的业绩。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随着全员导师制、百名教师访千家、家校合作、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等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潍坊中学人文教育行动纲要》,确立了“人文,惟真,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建人文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培养目标,逐渐形成了人文教育核心文化。

王伟校长介绍学校人文教育办学特色的初衷时说:“社会发展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素养越来越凸显出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的地位。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开发特色课程,培育校园文化,推进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家长需求和教育规律的尊重。”

潍坊中学人文教育特色建设基于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人文教育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还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都凸显出对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将是当前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根本任务。

(二)人文教育有助于回归教育本质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对学校教育而言,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现代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掌握了完备的人文方法、形成成熟的人文思想、自觉遵循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对学校教育而言,确立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搭建优质的育人平台,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是有效实施人文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根本途径。

(三)人文教育在传承中促进学校发展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一所学校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留下一种思想和传承。追溯潍坊中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潍坊中学的发展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从美国传教士狄乐播创办学校开始,学校就传播并一直贯穿着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全校师生形成共识:学校的本源文化是“人文”,应当把人文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传承潍坊中学的文化,就要把这种人文精神发扬和广大,让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追求成为学校的核心文化。

潍坊中学实施人文教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尊重家长的教育诉求,尊重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育质量和服务品质提高,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卓越的人文素养,科学的人文方法,崇高的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办学思想的提出,成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绿色学校、全国创新教育示范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中小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先进校、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走进“人文历史馆”,这里展示着自1883年至今,学校的每一步历史变迁和教育教学成果。从潍坊中学毕业的学生不仅有共和国将军、著名教育家、党政要员;更有为国家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一大批精英人物。从创造国防尖端武器的刘先志,在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中央全会上投出唯一反对票的陈少敏,到共和国建设史上各行业的精英和新秀,真乃是“桃李满天下,学子遍九州。”潍坊中学缘何人才辈出?人文精神传承构成了学校生生不息、辉煌鼎承的历史画卷。在他们身上,凝聚的不仅仅是潍中人的骄傲,更多的是共和国的脊梁与自豪。

二、人文教育在实践探索中创新

家访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看到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我没有理由不教好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啊!

 

走进潍坊中学的校园,你会不由地赞叹这个学校整齐有序的规划布局。进入校门,便步入“名校广场”。地面砖上镌刻着国内外名校的校徽和校训。中区是学校的科研教学中心区。文汇楼、文源楼、文翰楼三座设计风格一致的大楼由前向后依次摆开。西区是学校的社团活动、实验教学区和宿舍区。东区是操场,室外篮球场、排球场和体育馆。与老师谈起来,他们流露了溢于言表的自豪。2012年完成了校舍改造。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触控一体机,办公条件和教学条件也全部实现了数字化。

全员导师制拉开了人文教育创新的序幕。

人文教育特色办学始于2009年。学校确立了“人文,惟真,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着眼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全面推进全员导师制,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导师选聘工作。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导师。本着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每位教师担任十名左右的学生的导师。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导师工作达到“六个一”基本要求:导师每两周与受导学生谈一次话,每月至少向家长做一次电话访察,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导师例会,以年级为单位每两周进行一次导师调度会,以学校为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情教情会商会议。

全员导师制的实施,实现了班主任和导师的“双轨管理”,把过去一人管全班的模式变成了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模式,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真正落实了“一岗双责”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关爱,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诉求,保证了学生健康成长。在潍坊中学,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和谐融洽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的人格更加高尚,心理更加健康,学习更加快乐。学生也不再是惟命是从的接受者,逐渐成为了富有自由精神和研究精神、有着独立价值取向的活动主体和参与者。

刘振博老师是“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高考物理优秀阅卷教师”、“潍坊市优秀班主任”、“潍坊市教学能手”,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德高望重班主任”,但跟他谈起自己的职业憧憬时,他谦虚地说:“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在学生成长路上留下印记是我最大的人生价值。每每想到自己的工作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总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敬畏,不敢有丝毫懈怠。”

师生新型关系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对学生的管理指导更多元化。由点到面辐射开来,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自然而然产生了更多情感共鸣、价值认同和互相尊重,人文氛围越来越浓厚,讲求人文方法的教育教学举措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人文教育行动纲要》成为学校发展的行动指南。

为了深入实施人文教育,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潍坊中学人文教育行动纲要》,成为推进人文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现代特色学校的行动指南。除全员导师制外,在另外七个领域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人文德育特色——

学校积极贯彻立德树人要求,着眼于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以规则意识和个性化德育为重点,全面实施人文德育,一是通过生活教育、公德意识教育等抓好行为养成教育,让学生懂得规则是最大的人文,自觉成为合格的公民。二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学自主管理教育,突出民主管理,实现个性化教育。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拟定了《潍坊中学人文德育实施方案》,构建了人文德育体系,致力于德育活动锻造人文精神,学生管理倾注人文情怀,校园文化涵养人文情操,德育课程搭建人文平台,德育课堂渗透人文方法,家校合作展现人文关怀,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人文课程特色——

课程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突出抓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1)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着眼于顶层设计,在落实国家、地方课程体系基础上,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突出校本课程开发,构建涵盖国家、地方、校本三级显性课程与学校文化隐性课程的人文课程体系。学科校本课程立足于对国家地方课程的二度开发,形成精品学案,建立了精品学案资源库,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

(2)校本课程特色化。学校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努力实现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变。目前潍坊中学开发了学科校本课程、德育校本课程、衔接校本课程、人文书院校本课程等四大类校本课程。德育课程注重课堂德育渗透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活动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学校鼓励和支持社团建设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积极开发社团课程。排球、武术、文美文学院、文美女子合唱团等44个社团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发挥学生潜能、开阔视野,锻造高尚品格、追求自我完善的平台。衔接课程以初高中衔接和模块衔接为主,加强了不同学段间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提高了学科教学的效益。人文书院课程彰显了特色课程领导力。本着学科性、课程性、社团性、实践性原则,高标准建成了人文书院,包括生涯规划、历史人家、法律与社会、经济研究、模拟联合国、人类与环境、文美文学院、博艺画院、民族教育室等九个模块功能室,开发了人文书院9个系列教材,组成相应的模块教学。目前,学校政治学科被潍坊市教育局确定为“潍坊市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学校”。学校7名教师入选潍坊市普通高中学科课程研究专家团队成员。

我们看到,文美文学院社团成员发表的数百篇作品,莫言作为名誉院长发来的贺词。历史人家里不仅有“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也有中国四大版画之一“杨家埠刻板画”;不仅有潍坊独有的晏婴、贾思勰、张择端、赵明诚、李清照、刘墉等思想家、政治家;也有一批历史上为潍坊做出过贡献的管仲、郑玄、李邕、欧阳修、苏轼、范仲淹、郑板桥等学者名人。“古老潍坊”、“现代潍坊”、“国际风筝都”元素彰显得淋漓尽致。《迈向人生巅峰的阶段》、《人与环境研究》、《跟着历史学做人》等一批人文书院校本教材,为广大学子提供着精神食粮。人文书院成为提升学生人文情怀,锻造人文品格,积淀人文底蕴,推进人文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载体。

“三位一体”人文课堂特色

课堂是落实人文课程,提升人文素养的主阵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实际,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规律的原则,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能力提升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指向,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培养人格健全、学有所长、快乐成长的现代人为目标,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人文课堂。

人文课堂的建设由点到面,由试点到推广,由创新到常态,通过全方位主题培训,不断完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评价等教学流程,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保证的教育教学高质量。小组合作共赢,增强了课堂张力。每个班分成9个小组,每组6人,互帮互助,既竞争又合作。课堂突出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环节。教师成了参与者,欣赏者,引领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在高二6班尹鹏老师的英语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高度自觉。他们把课堂所学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重新演绎教材的场景,让我们惊叹。一位学生谈及她的梦想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想学有所成,将来带我的父母外出旅游体验一下生活的乐趣,毕竟他们为家庭付出的太多,还不曾出过远门。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人,注定将成为生活的佼佼者。

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促使教师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了科研积极性。每年有200多人次获省优秀科研成果奖。历年的市区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中,潍坊中学获奖人数最多。今年有9名教师代表潍坊市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选,获得优异成绩。全校450教职工中,218人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三位一体”人文课堂教学模式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被评为“全国课堂改革示范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潍坊市普通高中五星级学校”。

人文管理特色——

管理决定质量,服务决定品质。尤其是对中学来说,管理就是安全,管理就是质量,管理就是社会声誉。学校牢固树立全校工作为教学一线服务、全心全意为师生和家长服务的理念,突出人文管理,积极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让每位师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1.学校积极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班子成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讲团结,讲奉献。以尊重为前提,从校级领导,到中层干部,与普通教师之间融洽相处,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充分尊重教职工的诉求,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职工的职业幸福感。学校建设教职工活动室,配备健身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主题文化活动。每年三八节、教师节等举行庆祝表彰大会,定期组织教职工查体,积极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如,帮助教职工联系子女上学;教职工及父母生病住院,学校班子成员前去看望慰问;建立困难职工档案,落实困难职工救助政策等。

2.充分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校园无小事,师生和家长任何需求,都是学校的大事。学校定期召开教代会,对评优晋级提干等重大事项和学校发展的决策实行民主决策,积极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建立完善的《潍坊中学师德考核制度》,把日常管理、专业发展、师生评价、家校合作、工作绩效成果等纳入师德考核,把师德作为前置条件。

3.学校积极为师生创造优良的条件。2012年率先在全市中小学中完成校舍改造,优化内部设施配置。所有教室安装触控一体机,内部配套达到数字化现代化标准。校内安装直饮水系统,全校师生免费喝上健康水。学校对餐厅进行了改造升级,为师生提供了优良的餐饮服务环境。2013年10月学校被评为“潍坊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餐厅”。

学校时时处处把教职工的需求放在心上,每位教职工也会自觉地把事业追求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成就更崇高的职业幸福感,更好地实现人文情怀在师生中的传递。学校被评为“全国和谐校园示范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最具幸福感学校”。

民族教育特色——

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

1.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要求,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荣辱观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自觉维护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2.加强公民教育。在尊重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学校建成民族教育室,丰富人文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公民道德、心理健康、生命安全、行为规范、法制观念、文明礼仪、“学法、懂法、守法,做合格公民”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实践民主、和谐、平等、公正、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3.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教师通过全天候无缝隙管理,强化学生一日常规教育和管理。立足学生实际,做好预科和高中学段教学常规养成教育。落实干部、学生导师层层包靠管理制度,做好全员导师制、家校沟通、学情教情会商等工作,全方位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全程跟踪指导学生成长。学生过生日,老师与全班学生一起祝贺;学生生病住院,老师全程陪护。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困难。

古丽巴克热力·努尔买买提,是新疆阿克苏一个乡村走出的第一人。每次回家,村里人就像迎接尊贵客人迎接她的归来。那种场面、那种民族特有的风情,时时撞击着她的心扉。现在,古丽巴克热力·努尔买买提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中始终独占鳌头。她说:“等我读完了大学,我要为养育我的母校、美丽的新疆引吭高歌……”

2014年学校新疆内高班有了第一届毕业生。新疆班实现100%上本科,重点本科院校录取率达到87.5%。刘玉同学考入北京大学,阿依本考入中国科技大学,阿依帕日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新疆班工作得到了教育部、新疆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全国人大民宗委主任马启智、省、市领导到校考察学校的民族教育,给予高度评价。2013年学校被评为“潍坊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4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第九届内高班会议上,潍坊中学作为工作先进单位向全国130多所承办学校作典型经验介绍。

家校合作特色——

学校充分尊重家长的教育诉求,并及时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进而教育学生具备崇高的人文精神。

1.建立完善的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自2010年开始,建立了班级、教学部、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定期向家长委员会汇报教育教学情况。家长可以走进课堂、餐厅调研,对师德和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成了参与学校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2.积极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自2009年以来,学校开展教师家访活动,要求学生导师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学校编写《我的家访故事》典型案例,树立身边的榜样,促进家访活动的开展。家访活动实现了家校零距离对接,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老师们亲身感受到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增强了责任感;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家长对学校的管理给予了更大支持,从而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

3.创新家长会议模式。在全体家长会的基础上,形成了微型家长会,分层家长会,导师制家长会,导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共同参入的“四方会谈”家长会等模式。多种形式的家长会起到了互为补充的作用,既便于整体工作层面上的家校沟通,又保证了“化整为零”式个性化交流,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在家访活动中,一名学生的经历让张晓玲老师难以释怀。这名学生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孩子的日常生活要靠爷爷来照顾;但孩子每次回家都要细心地照顾爷爷和双聋的父母。当张老师看到那一幕,一种酸楚、一种感动、一种敬佩、一齐涌上心头…… 已经考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张蔷,在写给恩师毛桂贞老师的信中说:离开母校、步入大学仍清晰地记得刚刚踏入高中大门的我,是您三年的精细培育使我多了一份理智与成熟。永远不能忘记:是您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步入大学的梦想!用毛桂贞老师的话说,人文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让家长寄予希望。许许多多的孩子都是在“质”与“长”中,放射出多彩的光芒……

《和谐家校合作新关系》获2011年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家访机制》课题获2012年潍坊市创新燎原奖。在潍坊市教育局进行的社会满意度调查中,学校的社会满意度越来越高。

教情学情会商特色——

学校坚持开展教情学情会商。实行分级包靠制度——分管校长包靠教学部、班主任包靠班级、教师包靠学生,层层落实学情教情会商工作。把学情、教情作为每周工作的重点,把师生生活、学习、环境创设、服务质量等所有工作都纳入会商议题。全面调研、全方位统筹、优先满足师生的需求。

学情教情会商制度保证了及时了解教情和学情,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了学校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师生把集体的关爱,转化成动力和热忱。以爱育爱的效应日益扩大,营造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教情学情会商制度建设》课题被列为“十二五”省级课题,并获2012年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三、人文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担当

播下一粒人文的种子,可以收获丰硕果实;追逐美丽梦想,可以彩绘人生愿景;拥有人文情怀,可以坚定前进方向。人文,让梦想变得越来越振奋;人文,让梦想变得越来越阳光。人文,是引领学子赢在人生起跑线上的成功与辉煌……

 

在《潍坊中学内涵发展规划》中,我们看到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发挥人文教育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着眼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育质量和服务品质提高,加快特色学校建设的进程,努力把潍坊中学建成特色化精品学校,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人文教育品牌学校。

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并幸福地生活着。而教育的成果终将内化到学生们的心灵深处,体现在学生们的行为和工作中,并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也影响着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历练人文素养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幸福。

“培养怎样的人”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根本主题。正是基于这种责任与考量,潍坊中学凝练出了“五种”人文精神。即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与生命;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价值观的体现;人文精神是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的行动指南;人文精神是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能力;人文精神是对核心价值观的模范执行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使命。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人文素质程度决定了未来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学校从生活教育开始,通过开展一日常规、道德讲堂、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主题教育,突出行为品质、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推进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举办艺术体育文化节、组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人生规划课程等措施,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注重以世界眼光审视现代教育,先后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中学建立联系,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优良的条件。在学校的历史上,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在国际国内各个行业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他们以自身优良的人文素质为母校争得了荣誉,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潍坊中学的学子。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到底该怎样评述潍坊中学创新发展的人文教育?与其说是一次创新,倒不如说人文教育是民族的、国家的、未来的。正如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的“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作为肩负历史与现代教育使命的潍坊中学人,正铺开了一幅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人文教育画卷,铸就着“立德树人”的魂魄,开启着现代教育的美好明天……

 

版权所有©潍坊中学  鲁ICP备05007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