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导师制,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关爱
我校自2010年9月开始,全面推开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制定了《潍坊中学实施“全员导师制”方案》、《潍坊中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手册》、《潍坊中学全员导师制个性化培养方案》等制度。从学校领导到每位教职工全员参与,本着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每人担任10名左右的学生的导师,每学期进行一次导师选配。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高二25班刘文婕同学英语是弱科,选择了英语老师王瑞云做自己的导师。在王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的英语进步很大。谈起导师对自己的影响时,她说:“王老师不只是指导我学英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了解到我有困惑时,都会及时指导我,帮我调整好努力方向。”
我校的导师工作有“六个一”基本要求:导师每月至少对家长电话访察一次。导师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导师例会。以年级为单位每两周开展一次导师工作调度会。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导师工作学情教情会商会议。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导师家长会。
老师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大的精力放在了育人上。他们用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践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本来要求导师每学期家访一次,但有很多导师一个学期家访超过30人次。记者在孙绍莲老师的家访记录中看到这样一段感想:每个人都是一个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他们对人对事理解不同,是极其正常的;他们出现一些失误和错误,也是极其正常的。如果我们能够聆听他们的感受,就会真正地理解他们。理解的背后是对他们深深的尊重。理解他们的感受,指导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有助于形成和谐愉快的关系。
2012年我校“创新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课题获得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谐家校合作新关系”、“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分获潍坊市创新燎原奖、潍坊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工作创新奖。
教师访千家:实现零距离对接
在我校每位老师们的办公桌上,都能看到一本《我的家访故事》。这是我校为推介家访工作典型、交流工作经验而编写的一本书。王伟校长在《序》中写道:“教学生涯中,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教育成果也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我们的教学手段,育人方式,关乎学生的成长,更关乎数个家庭的期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惟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自2010年11月份,我校全面启动“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学校制定了《潍坊中学实施“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考核标准,将家访工作落实到人。本来学校要求班主任和学生导师每月至少电话访察一次,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但老师们做得远远超出了基本要求。通过问卷统计情况来看,截至2011年5月份, 100%的导师走进了学生家庭,受访家庭超过了在校生的80%;有一大批老师一个学期家访超过30人次。
老师们说,家访把自己推到了育人的最前沿。由于可以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都会暴露出来,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特别是那些在极其困难情况下依然支持孩子上学的家长,反过来也给自己以震撼与教育。看到家长望子成龙的渴望,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他们的孩子教好,他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
一次家访让学生感到受重视,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一次家访就是一次有效的家庭教育培训,可以改变家长的育子观念;一次家访可以让老师受到触动,升华灵魂:家访工作让家校在零距离对接中形成了教育合力。
创新家长会:量身定制育人方案
一般而言,一个学校一学期至多召开两次家长会。但在我校,家长会的形式不一而足。除了期中和期末全体家长会,还形成了“微型家长会”,“分层家长会”,“分类家长会”,“导师制家长会”,导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四方会谈”家长会等多种家长会形式。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面对面讨论,坦诚布公,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达成共识。老师和家长根据交流的结果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说起家长会多样的形式,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客观存在,学习兴趣和特长各有不同。多样性的家长会更有利于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是对全体家长会的一个必要的补充。
多样的形式将家长会化整为零,就事论事,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学生们说这样的家长会是透明式的,减少了因信息衰减而导致的无用功,增加了师生之间、自己与家长间的信任。家长们则普遍感到家长会更像是恳谈会,与老师的交流更充分,特别有利于找准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对孩子的教育更直接。
2011年我校《创新家校合作新模式》课题获得潍坊市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工作奖一等奖。近三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齐鲁晚报》、潍坊电视台等各级媒体报道了我校家校合作的工作经验。
王伟校长这样表达了自己对家校合作的看法:“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是对学生、老师、家长的极大尊重。尊重学生,就从一个关爱的眼神、一次耐心的辅导开始;尊重老师就从一句主动的问候、一句肯定的话语开始。尊重家长就从倾听一句意见,一次家访开始。天长日久,我们就会看到学生的进步,感受到学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