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已任
——潍坊中学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侧记
(本文刊发于《潍坊晚报》2012年3月29日A14版)
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潍坊中学就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全校445名在职教职工,从学校领导到每位教职工每人担任10名左右的学生的导师。218名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记者走进潍坊中学,亲历了学生导师的育人风采。
全员导师制,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关爱
王伟校长说:“传统的班级管理很难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诉求。我们实施的全员导师制,实现了一对十的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关爱。”
潍坊中学自2010年9月开始,全面推开全员导师制工作。学校制定了《潍坊中学实施“全员导师制”方案》、《潍坊中学全员导师制工作手册》、《潍坊中学全员导师制个性化培养方案》等制度。从学校领导到每位教职工全员参与,本着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每人担任10名左右的学生的导师,每学期进行一次导师选配。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高二25班刘文婕同学英语是弱科,选择了英语老师王瑞云做自己的导师。在王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的英语进步很大。谈起导师对自己的影响时,她说:“王老师不只是指导我学英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了解到我有困惑时,都会及时指导我,帮我调整好努力方向。”
潍坊中学的导师工作有“六个一”基本要求:导师每月至少对家长电话访察一次。导师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导师例会。以年级为单位每两周开展一次导师工作调度会。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导师工作学情教情会商会议。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导师家长会。
老师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大的精力放在了育人上。他们用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践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本来要求导师每学期家访一次,但有很多导师一个学期家访超过30人次。记者在孙绍莲老师的家访记录中看到这样一段感想:每个人都是一个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他们对人对事理解不同,是极其正常的;他们出现一些失误和错误,也是极其正常的。如果我们能够聆听他们的感受,就会真正地理解他们。理解的背后是对他们深深的尊重。理解他们的感受,指导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有助于形成和谐愉快的关系。
2011年潍坊中学“创新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课题获得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谐家校合作新关系”、“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分获潍坊市创新燎原奖、潍坊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工作创新奖。
德能并举,锻造优良的教师队伍
近几年来,为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潍坊中学从制度建设和业务培养方面加强了教师队伍管理。孟令森副校长介绍说:“具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发展和人人成才的观念,要善于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潍坊中学逐步制定并完善了《潍坊中学师德考核方案》《潍坊中学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潍坊中学教情学情会商制度》《潍坊中学问责制度》《潍坊中学管理文化手册》等系列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建设。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评教调查,把教学常规、规范办学、导师工作、家校合作、社会满意度等成绩一并纳入师德考核结果。将师德优秀作为评先树优、晋级聘任的前置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
学校建立校园网络资源平台,组织丰富的业务培训活动,充分挖掘教师资源优势。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启动名师培养工程,确定名师培养骨干力量,制定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搭建优质平台。积极组织、精心选拔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类业务培训、经验交流、教学教研活动,培养省、市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定期开展班主任论坛、教学月活动,举办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了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为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潍坊中学深入实施学情教情会商。坚持班级每周一次,年级每两周一次,学校每月一次学情会商。实行分级包靠,分管校长包靠教学部、班主任包靠班级、教师包靠学生,层层落实学情会商工作。把学情、教情作为每周工作的重点,全面调研、全方位统筹、优先解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促进了教学相长、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
近几年潍坊中学教师有179人次获省市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2009-2011年市区优质课评选中29名老师获一等奖,居领先水平。2011年学校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和“潍坊市文明单位”验收,被确定为市委党务公开联系点。
群策群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山东省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研创新。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改革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潍坊中学以课题推进,以骨干引领,规范流程,创新模式,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积极组织和指导教师把握课程要求和教育教学规律,做好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立项的课题开展扎实的科研工作。积极参与潍坊市“双十”行动研究,“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潍坊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奖、燎原奖”创建工作。促进教育教研成果的应用,推动教育教学理论成果的转化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推广。201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一五科研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潍坊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王伟校长说:“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程建设和办学特色是现代化特色学校的载体。潍坊中学这几年牢牢把握这一规律,从点滴做起,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较大变化,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近几年潍坊中学把学科课程、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办学举措等育人措施都纳入课程改革的范畴,努力实现由办学特色向特色学校的转变。积极做好教育理论、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有机结合的文章,积极推进优秀学科课程建设,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探索。加强校本课程开发,进一步推进“励志修身、体验感悟、实践探究、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四大课程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分层分类教学、全员导师制、百名教师访千家、家长委员会建设、家长会模式创新、生活教育、民族教育、师德考核、“三位一体”课堂建设已形成了鲜明的潍坊中学特色,并逐步积淀成丰厚的学校人文文化内涵,为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潍坊中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立了“三位一体”人文课堂模式。以尊重学生、尊重规律为核心,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培养人格健全、学有所长、快乐成长的现代人为目标,力求实现适才教育、系统和谐、时空延展、快乐成长、主题探究五个方面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目标。2011年,潍坊中学“三位一体人文课堂研究”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