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的人文追求
潍坊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王 伟
人文教育顺应社会发展
社会的进步与人文素质的提高相辅相成。人文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还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都凸显出对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将是当前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根本任务。
社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人文素质作支撑。教育越来越成为每个家庭对未来幸福的美好期盼,学校教育必然也因此承担更多的关注和压力——例如,一些不合常理的事件处置方式常常引发对学校教育的“诘责”和诟病;一些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大义之举每每激发对学校教育使命的拷问。实质上,这都反映了社会对当前学校教育的热切期待。
立德树人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与时俱进、回归本真的核心价值追求,校园理所应当成为提升人文素质的主阵地。
人文教育彰显办学特色
思想的引领是改变现状的动力。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一所学校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留下一种思想和传承。潍坊中学历经130年文化传承,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永葆教育活力,一直是潍坊中学人的不懈追求。
人文教育契合了潍坊中学建设人文特色学校的需要。2009年以来,潍坊中学确立了“人文,惟真,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培养目标。把尊重每一位教职工,尊重每一位学生家长,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逐步深入推进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实施分层分类走班教学改革,实行全员导师制,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加强生活教育,完善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不断走向深入,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潍坊中学人文教育行动纲要》,确立了人文教育核心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人文教育特色。
我们实施人文教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尊重家长的教育诉求,尊重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育质量和服务品质提高,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确保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具有世界眼光和健康人格、注重追求自我完善的现代人。
人文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人文教育是提升人文素质的必由之路。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掌握了完备的人文方法、形成成熟的人文思想、自觉遵循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对学校教育而言,确立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搭建优质的育人平台,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是有效实施人文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根本途径。
尊重个性差异,濡染人文方法
个性差异必然导致处世方式的不同。以尊重为前提,才能掌握人文方法,做到以人为本,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更好地融入社会。潍坊中学围绕学生的成长,从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和育人方式入手,以教师的人文情怀影响学生的处世哲学,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人文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自2009年开始,潍坊中学全面推进全员导师制。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导师选聘工作。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导师。本着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每位教师担任十名左右的学生的导师。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导师工作达到“六个一”基本要求:导师每两周与受导学生谈一次话,每月至少向家长做一次电话访察,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导师例会,以年级为单位每两周进行一次导师调度会,以学校为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情教情会商会议。
全员导师制的实施,真正实现了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关爱。也正因如此,在潍坊中学,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和谐融洽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的人格更加高尚,心理更加健康,学习更加快乐。学生也不再是惟命是从的接受者,逐渐成为了富有自由精神和研究精神、有着独立价值取向的活动主体和参与者。
师生新型关系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对学生的管理指导更多元化。由点到面辐射开来,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自然而然产生了更多情感共鸣、价值认同和互相尊重,人文氛围越来越浓厚,讲求人文方法的教育教学举措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与之相适应,潍坊中学深入推进了分层分类走班教学改革。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特长、发展潜力,组建学生社团和特长培训班,加强学生社团课程开发,优化科学类、人文类、艺术类、体育类社团分类指导。努力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从而实现了优秀生培养、中等生提高、后进生补偿教育齐头并进的育人格局。
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尊重个性差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才是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
搭建人文平台,历练人文素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如果说德育为先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那么知行合一,则关系到“成为怎样的人”的问题。人文课程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和有效平台。结合时政热点和重点,加强学生社团课程开发,引领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增长人文知识,开阔视野,科学审视社会发展。学校建设人文书院、人文历史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了涵盖国家、地方、校本三级显性课程与学校文化隐性课程的多位一体化人文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社团课程多样化、实践课程主题化。这些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搭建了优质平台。
课堂是落实人文课程,提升人文素养的主阵地。学校深入实施课堂改革,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完善课堂展示环节流程,突出生成和展示的成效,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完善多维度多层面育人目标、育人过程和育人效果“三位一体”人文课堂模式。三位一体人文课堂上,教师成了参与者,欣赏者,引领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小平台,成长大世界。由课内辐射课外,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促进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生成。学校被评为“全国课堂改革示范校”、“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
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并幸福地生活着。而教育的成果终将内化到学生们的心灵深处,体现在学生们的行为和工作中,并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也影响着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历练人文素养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幸福。
提高管理品质,修养人文情怀
管理决定质量,服务决定品质。优质教育离不开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尤其是对中学教育教学来说,管理就是安全,管理就是质量,管理就是社会声誉。潍坊中学牢固树立全校工作为教学一线服务、全心全意为师生和家长服务的理念,突出人文管理,积极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人文管理,建立于让每位师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校园无小事,师生和家长任何需求,都是学校的大事。学校坚持开展学情教情会商。实行分级包靠制度——分管校长包靠教学部、班主任包靠班级、教师包靠学生,层层落实学情教情会商工作。把学情、教情作为每周工作的重点,把师生生活、学习、环境创设、服务质量等所有工作都纳入会商议题。全面调研、全方位统筹、优先满足师生的需求。师生把集体的关爱,转化成动力和热忱,回报学校和社会。以爱育爱的效应日益扩大,营造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
人文情怀,体现在有效激发每位员工的内驱力。学校定期召开教代会,对评优晋级提干等重大事项和学校发展的决策实行民主决策,充分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积极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建立完善的《潍坊中学师德考核制度》,把日常管理、专业发展、师生评价、家校合作、工作绩效成果等纳入师德考核,把师德作为前置条件。关心教职工的专业成长,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利用“青蓝工程1+1活动”、“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大讲堂”等活动载体,促进教育教研成果的应用,让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化。加大对师生业余生活的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主题文化活动,积极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学校时时处处把教职工的需求放在心上,每位教职工也会自觉地把事业追求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成就更崇高的职业幸福感,更好地实现人文情怀在师生中的传递。学校因此被评为“全国和谐校园示范学校”、“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最具幸福感学校”。
凝聚教育合力,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能够产生深刻的道德力量、博大的精神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量。但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许多教育领域忽视了人文教育。尤其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片面的人才质量观和追求升学率的认识,导致学生厌恶学习;不尊重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让每一位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是凝聚教育合力的最好保证,也是学校教育更好承担人文教育使命的重要环节。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使命。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人文素质程度决定了未来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学校从生活教育开始,通过开展一日常规、道德讲堂、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主题教育,突出行为品质、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推进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举办艺术体育文化节、组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人生规划课程等措施,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注重以世界眼光审视现代教育,先后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中学建立联系,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优良的条件。在学校的历史上,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在国际国内各个行业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他们以自身优良的人文素质为母校争得了荣誉,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潍坊中学的学子。
学校充分尊重家长的教育诉求,并及时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进而教育学生具备崇高的人文精神。学校自2010年开始,建立起班级、教学部、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积极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坚持学生导师和班主任每学期家访一次。学校创新了家长会议模式,在全体家长会的基础上,形成了微型家长会,分层家长会,导师制家长会,导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共同参入的“四方会谈”家长会等模式。校长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家长可以走进课堂、餐厅调研,对师德和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成了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实现家校零距离对接,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当教育不但显见于学校里,还延伸到家庭中时,就有了无处无时不在的美丽。学校因此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创建重点科研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潍坊市普通高中五星级学校”。
实践证明,人文教育核心价值观激发了师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力,塑造了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历练了学生健全的品格,促进了管理在校内、辐射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局面的形成,赢得了办学高满意度,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核动力。
教育需要“仰望星空”的理想,更需要有“脚踏实地”的朴实。教育工作需要实实在在,踏踏实实,需要心清气爽,保持冷静。在潍坊中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也正是谋求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践行过程。
我们将矢志不渝地坚守人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