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农历癸卯年二月廿三

《疫情下高中生心理状态及辅导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公报二

发布作者: 潍坊中学 发布时间:2020-09-15 00:00 浏览次数:

一、题目:疫情下高中生心理状态及辅导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二、内容摘要:

新冠疫情下,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的节奏被打乱,随之会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许多的情绪反应。为了疏导他们的情绪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潍坊中学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心理微课程的教学模式,针对着不同时间节点的问卷调研,调查出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设计了系列心理微课程,这种形式具有易接受性、灵活性、时效性强等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既是以一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应用于传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也是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补充和拓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专业专职心理教师少的现状。

三、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微课程;心理状态

四、潍坊中学贾文启主持的《疫情下高中生心理状态及辅导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20YZJ100),参与人徐丽丽、周华、肖寿杰、宗明涛、耿加恭、张文联、王茂利、张磊、王仁川等课题组成员安排合理。项目组成员均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经验,这是开展本项目研究可靠的组织保证。同时学校一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为开展本项课题提供了研究的基础。

本课题以潍坊中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阶段的科学调研,实施精准的辅导内容。开设“心悦之声”心理课堂专栏,开发潍坊中学“心悦之声”心理微课程,同时调动了家长、同伴、任课教师的互助参与。

五、成果内容

1.问题缘起

1.1疫情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受限

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居家隔离,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如讲座或团辅无法正常开展,但师生和家长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宣传普及工作又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找到一种巧妙地干预方式进行替代,心理微课就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新途径。

1.2疫情下心理支持受益对象的局限性

在疫情下学校第一时间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这种方式受益的学生群体相对有限,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需要我们开展面向全体师生的心理预防和宣传普及工作,心理微课能起到面向广大师生开展疫情下心理普及的效果。

1.3疫情下师生负性情绪疏导的紧迫

在疫情暴发初期,我们通过心理支持热线,发现这样工作途径受益面窄,仅靠有限的心理教师的工作,成效是微不足道的,这就迫切的需要找到一种能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渠道,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心理微课的独到用途。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研究内容:

2.1.1及时调查,找准问题

随着延期开学,居家学习,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需要辅导的心理困惑也发生着改变,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课题组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

2.1.2科学系统,制作微课

    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各个教学部的分管主任调度全体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调查,找准学生的实际需要,确立心理微课的主题,由学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网上教研、集体备课,制作心理微课,各个教学部再通过钉钉群、微信群或者主题班会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学习。

2.1.3多种渠道,推广微课

  线上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群、微信群播放;线下则主要是在学生复学后,由各班级组织播放心理微课。有些主题面向校内师生家长,还有的主题利用官微向校外推广。

2.2研究方法

2.2.1调查法。通过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用纸质或网络方式,以开放式问题和李克特式问题为主要形式调查高中生在疫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为辅导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和方向。

2.2.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为本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包括疫情后阶段,根据高中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辅导策略,决定了必须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按照规划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来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2.2.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每阶段研究结束后,通过经验总结提炼出具有理论性的东西,用以推广应用。

3.研究结论

3.1制作了系列心理微课。

通过多种形式的调研,从高中生的需求出发,通过精巧的教学设计,设计出对高中生生活和学习上有所帮助的系列心理微课程。

3.2较好地完善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系列心理微课播放和宣传,大大拓宽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之前学校只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课,其他年级无法保证足够的课时,通过定时的心理微课播放,能很好地弥补其他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

3.3初步提高了师生的自我觉察能力。

学生通过观看系列心悦之声心理微课后,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自我觉察力会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去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4.政策建议

4.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途径需多元化

尽管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需要继续延用,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结合时代的需要,需要我们不断拓展和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2心理微课制作要精准而系统

由于疫情暴发,阶段性地打乱了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节奏,他们的很多心理困惑也在一时随之出现,在疫情期间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一个主题一节微课的方式。但也发现有些主题仅靠十几分钟的微课效果并不理想。后期针对着新高考改革,学生和家长普遍对如何填报志愿存在着困惑,课题组尝试着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系列化微课的制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考生和家长的志愿选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微课播放要有固定的时间和人员安排

微课制作后,教学部一定安排固定的播放时间和播放人员(比如心理委员)让它形成一套固定的课时安排,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并发挥心理微课的时效性。

4.4微课播放效果反馈要及时调查收集

微课播放后,效果到底如何?我们应该及时收集学生的收获和感受及满意度等反馈信息。这样既能让制作微课的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接下来微课制作的改进。

5.成果公报

新冠疫情下,隔离在家,打乱了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的节奏,同时会伴随着恐惧、焦虑、烦躁等许多的不良情绪产生。课题组成员为了帮助学衡理性面对并解决现实的心理困扰,采取在不同时间节点采用不用的方式调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学生比较集中的心理困惑,确立主题,录制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心理微课程,确保不同学生群体从中受益。

5.1疫情期间:

在疫情期间通过学生自评和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受疫情影响相对平稳。在居家学习期间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家长在心理支持热线反映的相对集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亲子沟通、学习效率、时间管理等方面,为此,课题组录制了多个主题心理微课。

由于疫情暴发及疫情防控的需要,每个人或多或少得会出现恐慌、焦虑、紧张等情绪。《我心向阳》心理微课从自我觉察,主动调适;心系天下,以“学”生慧;适度关注,理性平和三个方面传播了培养积极情绪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以疫情为案例,引导我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最后,以家国情怀抒写了众志成城、共克时坚的信心和决心。

在居家学习期间,很多学生表现出烦躁的情绪,经过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时间的科学管理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课题组根据这一突出的现象,录制了《科学的时间管理》。主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的措施。通过撕纸游戏,让学生审视自己的时间管理情况再引导学生通过四象限法则学会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好自己用来学习的有限时间。

居家学习期间,针对着学生、家长都难以自律、自控的现象,课题组组织录制了《提升自制力》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会自律,获得掌握未来人生方向的主动权。

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很多同学压力太大,睡不着;不知道怎样按时作息;睡不醒、睡不够等现象,反映出学生对睡眠有认知上的误区。为此课题组组织录制了《读懂睡眠,远离困扰》。引导学生科学认知睡眠和帮助学生掌握拥有健康睡眠的方法。了解睡眠常识教会学生做到健康睡眠和缓解睡眠障碍的简单方法,帮助学生科学睡眠、健康生活、高效学习。

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家庭存在亲子冲突的现象,隔离在家,距离小了,相互之间的美感也减弱了,为了改善亲子关系,课题组组织录制了《沟通好,少烦恼》。引导学生及家长意识到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并掌握与他人正确的沟通方式,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要从积极思维出发,提出新的看法,给予心理支持,坚定希望的信念,通过沟通让大家成为彼此的社会支持系统。

调查得知很多学生存在学习效率不高,没有动力等问题,其实这与他们的学习目标设定不合理有很大关系,为此课题组组织录制了《我的目标之花》,通过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引导学生设计具体的、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有时限???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类似于本次疫情的意料之外的挑战与困难,采取现实的理想主义策略,迂回、锻炼、不断接近目标

5.2后疫情阶段

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与关怀真正的挑战是在“后疫情”和“疫情后”。“后疫情”时期是指国家宣布疫情得到控制,确定最终的开学日期后学生在家准备的时期,即疫情结束前的缓冲期。学生面临“最长”寒假后的开学,还有心理上的惯性,学校的各项防护措施还在继续,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影响。根据问卷和对师生的调研,课题组针对着“后疫情”学生比较集中的心理状态,录制了系列的心理微课程。

在高三学生接到复学的通知后,课题组对全体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线上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来看,当期盼已久的复学真正要到来的时候,很多同学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此课题组组织录制了《复学,你准备好了吗》,目的是引导高三的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并引导他们从身体、心理、知识、物质四个方面做好入学准备,期待他们能以充沛的精力、明确的目标、阳光的心态回到学校,开启新的征程。

复学后的学习压力和即将到来的一模考试,导致高三学生的焦虑情绪,课题组组织录制了《学会了,就不焦虑》。从高三焦虑主要体现开始分析,剖析出当前学生“学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考而不出”的无奈,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学会却以为自己学会了。从多个层面讲清楚学会的标准,让学生对照反思自己的学习,明确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大脑才会处于激活状态,才能坚持不懈做下去。

在高三同学复学后,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出现了“高原现象”,他们会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这往往是因为考生们对高原现象不了解,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而产生的负面心态。为了引导学生更好了解高原现象形成的原因,顺利的走出“高原期”,课题组组织录制了《冲出高三“迷雾”,突破“高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他们掌握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

在高一、高二学生都全部复学后,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经历了许久的期盼,在经历了久别重逢的欣喜后,有些学生出现了焦虑和忐忑。主要是因为从线上学习切换到线下学习,面对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等的变化,他们都需要重新适应,也将会遇到一些新的挑战。为帮助学生从居家学习向在校学习平稳过渡,课题组组织录制了《校园,我回来了》,引导学生发现居家学习和返校学习不同的生活状态的变化和接纳在变化之中自己的情感,去获取内心的动力。分别从学习适应、人际交往和情绪调节三个方面,针对大家可能会出现的困扰,分享相应的建议。

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对高三学生的调查得知,他们在备考的过程,有情绪上的起伏跌宕,也有行动中的踌躇、犹豫和质疑等,为陪伴同学们以更好的状态备战高考,课题组组织录制了《三“心”学子赢考计》,提供给同学们三个心理锦囊:定心、静心、安心。帮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明晰目标、确定方向、坚持行动,让他们明确奋斗的方向,看清脚下的路,坚定行走的脚步,靠近自己的梦想。

5.3疫情后阶段

疫情后时期指学生正式开学或者国家正式宣布疫情结束后的时期。这时候学生大多已经适应了校园生活,心理状态受疫情影响已相对平稳,学生都处于对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状态中,根据问卷和对师生的调研,课题组针对着“疫情后”学生比较集中的心理状态,录制了系列的心理微课程。

在高一高二年级即将面临联考,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存在心态起伏、情绪波动现象,课题组组织录制了《考前心态我会调》,分别从正视考前状态和调节方法等方面展开,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心态好,适紧张,考得好。

高考前夕对高三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和家长普遍都存在着些许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为了更好的帮助考生和家长调整好心态,课题组组织录制了《从容相约七月七》(学生篇)和(家长篇)。

引导学生对焦虑进行正向表达,接纳焦虑的正面价值,通过对高考场景的想象,建立掌控感,并和过去比较成功的考试经历进行联系,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积极经验,塑造信心。家长要做好考生的陪伴者。

高考后很多班主任反映说,考生普遍存在无所适从的状态,为了引导考生利用好这段宝贵时间为填报志愿做好充分的准备,课题组组织录制了《高考过后 继续破浪》,总结了高考结束后考生心理普遍存在的三个高发问题以及高考后考生的心理问题的四个主要特点,引导考生规划好高考之后的生活,为日后上大学积蓄力量。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到很多考生和家长对新高考政策下填报志愿的知识储备不足,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更科学的填报志愿,课题组组织录制了系列的高考填报志愿心理微课《如何填报志愿》,包括:

1.政策解读。重点包括各类别分数线解读、各类别和批次填报要求、志愿模式及投档录取规则三方面展开。

2.填报思路主要从志愿填报的一个中心、两个重点、高中生涯规划三要素等方面展开。

3.填报流程主要从信息收集、初选志愿、志愿优化和正式填报四步展开。

4.如何选择专业主要从认识自我,参考他人建议、关注社会、积极探索四个方面着手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5.往年数据的折算使用。分别从本科理工类专业、文史类专业、文理兼收专业的折算情况三大类进行分析。

6.填报策略分别从“冲、稳、保”策略、填报方式、填报的具体设置等方面展开。

学生的心理状态已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心理微课作为在疫情期间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新途径,在这次心悦之声系列心理微课的开发过程中,心理专兼职老师表现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我们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班主任、学科老师、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多的关注,并就学生心理状态的研究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版权所有©潍坊中学  鲁ICP备05007184号